废弃塑料瓶在巧手中变身卡通花盆,亲子跳蚤市场上闲置玩具找到新主人,一支绿色骑行队穿梭过老院落与新楼盘——在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0.4平方公里的新光社区,一场名为“绿色活力·睦邻新光”的治理实验,正让5828户居民的生活悄然改变。
作为集农迁院落、城市拆迁房与商品住宅于一体的“社区微缩盆景”,新光社区的治理如同破解多元方程式。2024年,社区以保障资金为支点,撬动起一场覆盖全龄段的绿色革命:文明养犬宣传化解邻里心结,垃圾分类游园会让环保知识落地生根,“变废为宝”DIY工坊激发创意火花,节能减排骑行串联起7个院落,生态参访打开居民环保视野……每一场活动,都是社区治理拼图上不可或缺的一块。
聚邻力:从乒乓球桌到跳蚤市场,唤醒家园“主人感”
当亲子家庭在跳蚤市场上交换旧书玩具,当邻里结伴在健步走中畅聊家常,环保袋上的绿芽图案成了最潮的社区标识。这些看似轻松的活动,实则是精心设计的自治“催化剂”——让带娃妈妈、退休老人、上班族在欢笑中打破隔阂,从“旁观者”变身为社区花园的规划者、楼道清洁的监督员。一袋垃圾的分类投放,一次遛犬的主动牵绳,都是居民握紧治理主动权的微小见证。
促共治:精准拆解民生“疙瘩”,把矛盾化为共情纽带
面对养犬纠纷、垃圾分类推进难等“老大难”,新光社区拒绝空喊口号。文明养犬游园会中设置模拟纠纷调解角,让爱犬人士与怕狗居民换位思考;垃圾分类培训用实物演示湿垃圾破袋技巧,手把手教居民避开误区。更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成长痛点——青春期性教育课堂为亲子沟通破冰,防艾宣传筑牢青少年健康防线。当尖锐矛盾在游戏中软性化解,社区治理便有了最坚实的共识地基。
焕新光:多元共治织就“生态网”,老社区涌动新活力
从农迁院落到高档小区,差异化的需求被统一纳入绿色治理框架。退休教师带领居民用废旧布料缝制环保袋,程序员爸爸为社区开发垃圾分类积分小程序,全职妈妈组建“绿光巡查队”监督院落卫生……当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绿色骑行的健康主张、变废为宝的创意美学渗入日常生活,7个院落逐渐呼吸同频。这种由内而外的焕新,不仅是环境的蝶变,更是社区精神的重塑——当居民在亲手改造的花园里乘凉闲话时,“共建共治共享”已从标语落地为触手可及的温暖日常。
这场持续整年的绿色实践,其价值远超环保本身。它证明:真正的社区治理增效,始于对居民需求的精准捕捉,成于将个体热情转化为集体行动。新光社区用垃圾分类培训拆解隔阂,用跳蚤市场激活互助,用骑行路线串联情感——当5828户居民在绿色旗帜下集结,那些曾因院落差异、代际观念产生的沟壑,正被蓬勃生长的社区认同悄然填平。在这里,每颗守护家园的初心,终将汇聚成照亮未来的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