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情绪管理法,太治愈了!

四川电视台峨眉电影频道《社区观察》
2025-10-27
来源:青羊区同辉社区

2025年10月25日,同辉社区“梦想启航站”内,清脆的风铃声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温暖的心灵乐章。这里正在进行的,是一场名为“家风润心・情绪向阳”的亲子家风情绪风铃手作与分享会。近17组家庭齐聚于此,在同辉社区与成都市博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联合组织下,共同开启了一场关于情绪认知与管理的心灵探索之旅,将抽象的家风教育化为了亲子间可感可触的温情互动。

图片
图片

情绪的**课:认识我们的“情绪朋友”

“开心、生气、焦虑、委屈……它们都是我们的‘情绪朋友’。”活动伊始,社工老师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情绪管理小课堂,为活动奠定了温暖的基调。她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信号。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学会与这些“朋友”和平共处,尤其是正确对待和化解那些令人不适的负面情绪。这堂启蒙课,如同一把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了正确认知自我内心世界的大门。

图片
图片

赋能与传承:三种方法,一套家风

紧接着,社工老师将理论与家风相结合,重点分享了三种简单易行且**操作性的情绪化解方法,将“坦诚沟通”、“积极向上”等优良家风理念融入其中:

情绪倾诉法:鼓励孩子们在感到委屈或焦虑时,主动向家人、朋友或老师倾诉心声。这正呼应了优良家风中倡导的“家人间坦诚沟通”,让情绪在交流中得到理解与释放。

图片
图片

转移注意力法:当情绪特别激动时,可以转而投入听音乐、运动、画画等自己喜爱的活动中,让注意力转移,为激烈的情绪提供一个缓冲与平复的空间。

积极自我暗示法:面对困难,在心里默念“我可以”、“再坚持一下就好”等积极话语。这不仅是有效的心理调适技巧,更是将乐观、坚韧的家风内化为个人心态的成长过程。

巧手诉心语:当情绪化作清脆风铃

知识讲解结束后,活动进入了最受期待的手工风铃制作环节。社工为孩子们分发了风铃支架、彩色铃铛、彩绳、画笔等材料。老师向大家阐释了创作的深意:“可以将近期的情绪,无论是开心的还是烦恼的,通过色彩、挂件和文字呈现在风铃上。让风铃成为一个情绪的出口,每当铃声响起,就如同将负面情绪带走,留下轻松与好心情。”

图片

在家长们的协助下,孩子们迅速投入创作。他们认真挑选颜色,仔细描绘图案,专注地串起每一个铃铛和挂件。有的孩子用明亮的黄色和橙色表达快乐,有的则用蓝色和安静的图案来诉说内心的平静。家长们则在一旁穿绳、固定,与孩子轻声讨论着设计,亲子合作的画面温馨而默契。

铃声涤荡,向阳而生

随着一个个**匠心的风铃陆续完成,活动现场化身为一个充满成就感的展示厅。孩子们兴奋地举起作品,轻轻晃动,聆听自己创造的悦耳铃声,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他们互相展示,分享着创作背后的情绪小故事——原本积压在心头的烦恼,在指尖的创造与同伴的倾听中,仿佛随着清脆的铃声飘散远去。

图片

活动最后,老师鼓励孩子们将这份独特的“情绪伙伴”挂在自己的房间里。今后每当感到情绪波动时,风铃的轻响便能提醒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保持积极心态。同时,老师也寄语家长,要像重视家风传承一样,持续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将积极的情绪管理理念融入日常家庭教育,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温暖的成长环境。

此次“家风润心,情绪向阳”活动,成功地将深刻的家风教育与青少年情绪管理需求巧妙结合。它不仅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自我觉察与情绪调节的种子,更通过亲子共融的实践,让优良家风在代际的温情互动中得以传承与活化,为构建和谐社区、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