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大院记忆”,同辉社区这场培训让居民从“会协商”到“善协商”!

四川电视台峨嵋电影频道《社区观察》
2025-09-22
来源:青羊区同辉社区

邻里围坐,热络交谈,曾经大院里的温情场景,如今在同辉社区的会议室里再度浮现。

图片
图片

“以前大院里头,谁家有困难,左邻右舍都会伸手帮一把。现在住进了新小区,反而常常门对门都不认识。”9月19日,在同辉社区会议室内,一位居民骨干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这场名为“爱邻25·协商议事提能”的定向增能培训,由同辉社区联合成都市博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开展,吸引了15余名社区居民骨干和代表参与。活动旨在提升居民的协商议事能力,让“爱邻25”的社区治理品牌真正落地生根。

回顾大院温情,直面治理五大困境

培训伊始,讲师便从“相信、互助、承担、参与” 四大理念切入,引导居民回忆往日“大院时代”邻里间互帮互助的温暖场景。那些质朴的温情记忆,瞬间拉近了在场每个人的距离。

图片
图片

然而,讲师话锋一转,直指当前小区治理的严峻现实:邻里关系冷漠、矛盾频发、居民普遍抱有怀疑与逃避心态。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行政化参与严重,自治功能缺乏活力”“社区资源开发不足”“居民参与度低”等五大治理困境。

“我们的小区治理,究竟该往哪里去?”讲师提出的问题,引发了在场居民的深思。这不仅是社区的考题,更是每一位居民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构建治理新框架:有序、有度、有能力

面对复杂局面,空有热情远远不够。讲师围绕“和谐社区”建设目标,提出了“有序、有度、有能力” 的清晰治理框架。

“有序”意味着依法治理。讲师系统梳理了《民法典》、《环境保护法》、《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等与小区治理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居民划清了行为的法律底线。

图片
图片

“有度”则强调参与需讲方法。居民参与治理并非盲目发声,而是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社会阅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有能力”是核心目标。讲师从“素质力、胜任力、领导力”等多个维度,为居民提升个人参与能力提供了具体指引,让赋能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破解参与难题:靠群众、靠发动、靠活动

“为什么很多时候活动通知发了,来的总是那几张熟面孔?”这或许是许多社区工作者共同的困惑。

图片

讲师客观分析了居民参与治理的现状,并明确指出:党员、居民骨干、多元主体负责人是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针对“居民参与意识不高”的痛点,讲师给出了接地气的解决路径——“社区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

这意味着,社区需要主动搭建交流平台,敏锐介入小区热点事件,巧妙引导居民的公共意识,让参与治理不再是负担,而成为解决自身关切的有效途径。

实战演练:从“纸上谈兵”到“真枪实弹”

培训的尾声迎来了重头戏——实战演练。讲师选取了三个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案例,如公共空间使用、楼道杂物清理、宠物饲养规范等,让参与居民现场操练协商议事。

现场居民分为四个小组,各组在居民骨干的牵头下展开热烈讨论,社工则从旁引导,确保讨论不偏离主题。一时间,会议室里讨论声此起彼伏,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

图片

“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分享环节,各小组将讨论成果整理成书面观点,轮流上台陈述。讲师逐一点评,既肯定了其中的合理建议,又从法律依据和实操层面进行了补充完善。

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居民们悄然打破了“事不关己”的思维定式,开始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共商共建”的意识逐渐清晰。

未来展望:让小协商推动大治理

一场培训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共识在交流中凝聚,能力在实战中提升。“小区治理靠大家”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成为在场每一位参与者的真切体会。

图片

据了解,同辉社区未来将定期组织“协商议事小课堂”,将理论培训与社区实践深度结合,推动居民从“会协商”向“善协商”转变,切实提升社区治理的效能。

这场培训像一颗火种,重新点燃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当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站出来、说出来、一起干,那些关于美好社区的理想蓝图,便有了照进现实的坚实根基。

同辉社区的探索证明,真正的社区治理,始于邻里温度的回归,成于居民共治能力的觉醒。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