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岁的秦伯勋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在成都武侯区的街角诊所里,完成了近四十万人次的健康守候。
清晨的武侯区,街角的一家中医诊所准时开门。79岁的秦伯勋医生已经开始忙碌,指尖拂过病历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这些纸张记录着他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至今五十年里,近四十万人次的病痛与康复。
没有醒目的霓虹招牌,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这家普通的中医诊所凭借一位老中医半个世纪的坚守,成为了无数患者心中的健康港湾。
五十年坚守,中医匠人的初心与匠心
秦伯勋的中医之路,始于对传统医学的深厚感情。他从青春年少到鬓染霜华,把五十年时光都留在了这家诊所的诊桌前。
“首先是要打好基础,要读好内经伤寒金匮,这些是基础。”秦伯勋在采访中如是说。他强调临床使用中要特别注意方剂的加减,并专门撰写了著作着重讲解方药的加减运用。
从世界医药研究中心研究员,到香港国际传统国学研究会注册理事,再到如今的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肿瘤防控指导中心副主任,即便身兼数职,秦伯勋始终把做临床搞研究的根扎在这家诊所里。
传承中医,培育后辈的无私奉献
“中医的根要传下去”,这是秦伯勋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今诊所里常有年轻中医来跟他学习,他从不藏私,把诊脉的技巧、用药的心得、辩证的思路,结合一个个真实病例,手把手教给后辈。
一位学员分享道:“我是因为孩子生病,然后与秦老师相识多年,建立了一种亲戚般的关系。我原来是学西药的,后来秦老师问我愿不愿意接触中医。”
“他让我想一想学中医要做什么,并告诉我学中医需要很多耐心,然后我就这样跟着他学习中医了。”
另一位学员表示:“我们考取医师证后,临床经验非常欠缺。幸好能够遇到秦老师,他细心教导我们。现在不管是诊断辨证还是开方,都有了很大进步。”
仁心仁术,患者认可是最高荣誉
在秦伯勋看来,诊所里最珍贵的荣誉,从不是《中国跨世纪优秀医学专家名典》、《中国大陆名医大典》里的记载,而是墙上的锦旗、抽屉里的感谢信——这些都是患者用真心写下的认可。
“现在好多东西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还要对别人有一颗慈善的心、仁慈的心。”秦伯勋说,“要仁心仁术,那才是真正的一个中医。自己要有理论知识,也要有实践技能。”
五十年行医路,秦伯勋用一双妙手缓解病痛,更用一颗仁心温暖人心。这家小小的诊所不仅是他坚守的战场,更成了患者心中的安心地。
大医精诚,中医文化的薪火相传
秦伯勋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传奇,却藏着大医精诚的真挚。对中医的坚守,对患者的仁心,这家小小的武侯秦伯勋中医诊所不仅守护着一方健康,更延续着中医文化的薪火。
五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近四十万人次的健康守候,秦伯勋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岐黄之术,诠释了什么是医者仁心,什么是大医精诚。
在中医传承的道路上,需要更多像秦伯勋这样的传承人,既要精通医术,更要具备仁心,才能让中医文化真正薪火相传,惠及更多患者。
夜幕降临,诊所的灯渐渐暗下。
但明天清晨,这门还会准时打开。
七十九岁的秦伯勋还会坐在那里,
继续他的第五十一个年头,
用仁心仁术守护着一方健康,
用一生坚守传承着中医文化的薪火。
这不仅仅是一家诊所,
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一种文化的延续,
一种用五十年光阴书写的医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