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区社会救助出新招!“需求包+微心愿”精准直达困难群众

四川电视台峨嵋电影频道《社区观察》
2025-09-13
来源:金牛区营门口街道

8位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共商“救助+慈善”服务新格局,让帮扶工作既有精度更有温度

2025年4月17日上午,金牛区关爱援助会商对接会在营门口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召开。区慈善会、成都众方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都和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8位专业人士围绕“救助+慈善”服务新格局展开深入研讨,共同谋划社会救助创新路径。

图片

这次会议标志着金牛区社会救助从“单一政府供给”向“多元协同共治”迈出关键一步。与会各方通过数据共享、案例复盘和创新机制策划,为困难群众带去了新的希望。

数据说话:20余户家庭调研背后的精准洞察

会议伊始,成都众方达社工用详实的数据和典型案例,系统汇报了近期工作成效。团队深入社区调研20余户困难家庭,为后续救助工作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

5名特殊需求个体获得了“一人一策”定制帮扶方案,涵盖重病患者医疗资源链接、困境儿童学业支持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不仅体现了帮扶的精准性,更展现了社会救助的温度。

图片

其中,为独居重病老人协调临时救助金并链接志愿者上门照料的案例,成为可复制的实践样本。这种全方位的关怀模式,为类似情况的救助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需求包定制:6大板块实现“精准滴灌”式救助

与会各方聚焦低保、特困、残疾等困难群体,共享医疗支出、住房需求等关键数据信息,现场梳理出“急难愁盼”问题清单。

经过充分研讨,会议初步拟定了包含生活物资、医疗服务、技能培训等6大板块的“需求包”。这种创新做法改变了以往“大水漫灌”式的救助方式,转向更加精准的“滴灌”模式。

每个需求包都是根据困难群体的实际状况量身定制,确保救助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限度地发挥救助效果,让每一份爱心都能准确送达。

微心愿点亮:小诉求大温暖的社会力量激活

为提升救助温度,会议重点策划了“微心愿点亮计划”。这个充满温情的项目将通过社区征集、线上公示、爱心认领等流程,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微小诉求。

图片

现场明确由区慈善会牵头搭建捐赠平台,社会组织负责心愿收集与落地执行。首批计划覆盖5名困难群众,同步引入媒体宣传扩大社会参与度。

微心愿活动虽小,却意义重大。它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慰藉,让困难群众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重拾生活信心。

多元协同:从政府单一供给到社会共同治理

此次会议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标志着金牛区社会救助从“单一政府供给”向“多元协同共治”迈出关键一步。各专业机构携手合作,形成了救助合力。

区慈善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不同主体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救助网络。这种创新机制充分发挥了各方优势,实现了资源**配置。

下一步,金牛区将以需求包落地和微心愿活动为抓手,推动“救助+慈善”深度融合,切实提升民生保障的精度与温度,让困难群众感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图片

从数据调研到需求包定制,从微心愿对接到多元协同,金牛区正在探索一条社会救助的新路径。

这场会议不仅是工作研讨,更是爱心的汇聚、温暖的传递。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真实的生活,每一项政策都关系着群众的冷暖。

当救助工作从“单一”走向“多元”,当帮扶方式从“漫灌”变为“滴灌”,社会温暖的阳光必将照亮更多需要帮助的角落。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