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电池进家门!

四川电视台峨嵋电影频道《社区观察》
2025-09-10
来源:青羊区民安社区

一截电动车电池,一条生命通道的阻塞,一场可能发生的火灾意外。9月9日,民安社区网格员用耐心和专业知识,化解了一场潜在的安全危机。

当民安社区网格员敲开住户家门时,一块正在室内充电的老式电动车电池静静地躺在客厅角落。住户不知道的是,这个看似便利的行为,正在将自己和邻居置于危险之中。

图片

这不是个例。近年来,电动车电池室内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屡见不鲜,但总有人为图方便而心存侥幸。民安社区的这次成功劝导,为社区安全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隐患浮现,邻居担忧促巡查

9月9日,民安社区网格员像往常一样在院落内巡防。一位居民悄悄反映,其邻居多次将老式可拆卸电动车电瓶带入家中充电。

图片

这种老式电池由于使用时间较长,存在更大安全隐患。网格员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间将情况上报至街道消防中心,并与网格长共同上门,准备对该住户进行安全劝导。

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值得称赞。正是这位细心邻居的及时反映,才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体现了社区共治的良好氛围。

耐心劝导,真实案例警人心

敲开住户家门后,网格员没有简单粗暴地制止,而是通过展示真实火灾案例图片,向居民详细讲解室内充电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图片

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火灾现场照片,让居民直观地认识到这个"便利行为"背后隐藏的危险。居民当即认识到错误,主动将电瓶从家中取出,放回至电动车内。

教育比处罚更重要。网格员采用警示教育的方式,既让居民心服口服,又真正达到了安全宣传的效果。

追根溯源,解决使用难题

经过进一步沟通,网格员了解到问题的根源——该居民因不熟悉物业安装在车棚处的扫码充电设施操作方法,为图方便才将电池拆卸带回家中充电。

图片

这不是个别现象。许多居民,特别是老年人,面对新科技设备时常感到无从下手。网格员与网格长没有止步于简单劝阻,而是耐心演示了扫码充电的操作步骤,逐一讲解注意事项。

他们还明确告知居民,日后若再有使用困难,可直接联系网格员或求助物业巡逻人员。这种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消除了居民违规充电的借口。

圆满解决,共建安全社区

居民对此表示理解和感谢,承诺今后一定会使用公共充电设施进行充电,不再将电瓶拿回家中。他对网格员和网格长的及时帮助表达了诚挚谢意。

这个承诺来之不易。它建立在网格员耐心解释、实际帮助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

图片

此次事件反映出社区安全治理中"人防+技防"结合的重要性。既需要通过常态化巡查和快速响应机制及时消除隐患,也需关注居民在使用新技术、新设施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长效机制,从源头消除隐患

民安社区从此事件中总结出宝贵经验:真正的安全管理,需要从源头治理入手。

社区计划加强对公共充电设施的使用宣传,通过举办培训讲座、制作操作指南视频等方式,帮助居民熟练掌握充电设施使用方法。

图片

同时,网格员将加大巡查力度,重点关注老年居民和租赁户等群体,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共建安全、友善、互助的社区环境。

民安社区的这次成功处置,为社区安全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当那块电池被取出家门,不仅消除了一处安全隐患,更点亮了社区共治的希望之光。**的安全措施不是事后的补救,而是超前的预防和贴心的服务。

每个社区工作者都知道:安全无小事,唯有将工作做细做实,才能真正守护好居民的平安。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