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筑牢金牛区特殊困难群体"夏日安全屏障",全面提升关爱服务的精准度与温暖度,推动关爱巡访从"基础保障"向"品质服务"升级。金牛区关爱巡访督导组近期组织开展了关爱巡访常态化实地督导。
西华街道目前开启巡访共有75人,红色标签0人,黄色标签2人,蓝色标签73人。督导小组现场围绕三色标签管理规范,巡访要点与日常关爱巡访注意事项进行了督导,重点指导了服务站新的巡访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成都民政通》系统PC端,包括三色标签调整、巡访录入、巡访统计功能等。
本次督导采取“线上问询+线下走访”模式,掌握街道关爱巡访实效与服务对象满意度。线上回访同步宣传特殊困难群体出行安全及夏季用水、用电、用气知识;线下关爱巡访督导组深入服务对象家中,实地走访尚、吴两位高龄老人。督导人员通过亲切交谈,细致了解老人生活状况与实际诉求,同步排查居家安全隐患。空巢老人尚奶奶(85岁)对社区常态化电话关怀、定期体检等精准服务表达了感激之情,日常生活主要与同样85岁的老伴相互照应,两位老人身体良好,子女会定期探望;吴奶奶(84岁,患脑梗且听力较弱)目前由子女在照顾,老人对社区及时入户巡访、电话关心及日常帮扶等贴心举措深表感激,动情回顾社区高效应急响应:一次意外摔倒家属无力搀扶时,社区闻讯火速抵达现场施援,其速度令老人感慨“比120来得还快”。
驷马桥街道目前开启巡访共有431人,红色标签0人,黄色标签3人,蓝色标签428人。督导小组现场围绕巡访记录、成都民政通以及巡访要点进行了督导。强调了巡访记录要详细且符合标签要求,台账规范管理,信息要准确,录入要及时。
督导小组采取随机电话抽查与精准入户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检验驷马桥街道关爱巡访工作质效。通过电话回访,精准掌握巡访频率、方式及服务对象满意度,同步传递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线下走访聚焦曹家巷社区重点人群,实地探访空巢脑梗恢复期老人刘大爷与失能老人蒲爷爷。督导人员严格遵循“一看二问三记录”工作法:亲切交流详询服务满意度;运用积极倾听技巧,动态追踪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核心需求变化并详实记录,做到“如有需求,必有回应”;刘大爷腿脚不便,子女每个月回家一次,督导组叮嘱刘大爷日常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时间跟社区以及街道关爱援助服务站联系。目前,生活自理困难的蒲爷爷主要由家人悉心照料,同时每月享受区民政局精准匹配的居家养老服务,其专业、贴心的服务获得了老人及家属的高度认可。
九里堤街道目前开启巡访共有143人,红色标签0人,黄色标签0人,蓝色标签143人,督导小组围绕“成都民政通”实操指导以及日常巡访注意事项。重点强调了台账与系统保持一致,梳理了街道、社区在线上巡访中遇到的困难进行现场答疑及实操解决,巡访记录真实、有效。
督导小组以电话慰问形式精准覆盖5位空巢独居老人,细致核查日常关爱服务落实情况,并亲切关怀老人身心状况。随后深入九里堤北路及西南交大社区,实地探访独居老人王爷爷(74岁)与高龄独居老人王奶奶(86岁)。王爷爷身体硬朗、生活自理,对街道社区常态化巡访服务表示满意,反馈一切安好;王奶奶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精神状态需关注,但在社区构建的“网格员+志愿者+家庭医生”三级守护网支持下(儿子已经过世,其孙子为指定紧急联系人),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老人对细致关怀深表肯定。督导组通过拉家常式交流,动态掌握老人生活实况与潜在需求,并重点排查用水用电用气及日常起居安全隐患,现场强调服务站将“居家安全”置于巡访首位,切实筑牢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生活的安全底线。
抚琴街道目前开启巡访共计879人,红色标签0人,黄色标签5人,蓝色标签874人。督导小组现场围绕重点对常态化巡访流程、方式创新、资源整合及服务效能提升等内容进行现场督导。梳理了日常巡访中“痛点”、“难点”,重点突破特殊困难群体服务壁垒,确保民生兜底保障既有“温度”又有“精度”。
督导小组利用“电话+入户”相结合的形式抽查了街道的关爱巡访工作落实情况以及满意度,同时对其进行夏季防暑以及安全知识宣传。随后督导小组入户走访了两位独居老人付奶奶。在老人家中,督导小组成员和她们拉家常、摆龙门,了解并记录她们的所诉所求,重点关注了老人的照拂情况。83岁的付奶奶向督导组反映,此前家中电灯开关损坏,社区在得知情况后迅速协调维修人员上门处理,及时解决了生活难题。两位老人均对街道和社区的常态化关爱服务表示满意,特别对快速响应、贴心帮扶的工作作风给予高度评价。
凤凰山街道目前开启巡访共有76人,红色标签0人,黄色标签0人,蓝色标签76人。督导小组重点围绕《成都民政通》系统使用、巡访记录、巡访频率及台账管理等方面开展督导。督强调要确保服务信息精准、录入及时,切实做到"一户一档"动态更新,实现困难群众需求快速响应、服务高效落实。
督导小组以随机电话抽查结合精准入户走访的方式,深入检验凤凰山街道关爱巡访质效。在走访过程中,督导人员严格执行"一看二问三记录"工作法,深入空巢老人谢奶奶和彭奶奶家中。70岁的谢奶奶身体状况良好,经常参加锻炼,生活充实,社区定期关心,同时为老人安装了燃气报警器等安全装置,保障老人居家安全。彭奶奶精神状态良好,老人秉持"自力更生"的生活态度,表示自己经常鼓励子女好好奋斗无需过多担心,两位老人均对社区服务表示高度满意。
荷花池街道街道目前开启巡访共有412人,红色标签0人,黄色标签5人,蓝色标签407人。督导小组深入现场开展督导工作,围绕巡访记录、成都民政通以及巡访要点展开细致检查。特别强调巡访记录务必详细完整,严格符合标签要求,以保证信息真实有效。
本次督导运用“线上问询 + 线下走访”的模式对荷花池街道关爱巡访工作进行了督导。 在走访过程中,85岁的戴奶奶经常有右手痛的情况,不宜做重活,家庭医生定期上门,社区尤其是网格员长期对她进行帮扶如提拿重物、代缴代办等,对网格员的贴心服务表示高度认可。谢奶奶85岁,血糖高,长期依靠药物控制,督导人员与老人亲切交谈,详细了解需求,并重点检查了厨房煤气报警装置的安装位置、运行状态等,为特殊困难群体安全筑起温暖屏障。
西安路街道目前巡访人数共计726人,红色标签0人,黄色标签9人,蓝色标签717人。督导小组现场围绕三色标签管理规范,巡访台账的信息录入与信息统计进行了督导,强调了电子台账、系统操作等多端口数据的重要性。同时根据目前关爱巡访中存在的难点、疑点进行现场答疑。
督导小组随机电话抽查了西安路街道各社区关爱巡访情况包括巡访频率、巡访方式及满意度,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实地走访了青羊北路社区91岁高龄独居老人路爷爷和83岁患冠心病的徐奶奶。路爷爷反映窗外树枝过长影响采光,社区网格员了解情况以后立即上报并协调园林部门完成修剪;徐奶奶因邻里下水道堵塞问题困扰,社区多次协调沟通并疏通管道。两位老人对街道、社区日常的关心关怀表达了感激之情,切实实现了关爱巡访服务"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理念。
营门口街道共计155人,其中红色0人,黄色1人,蓝色154人。督导小组在实地督导过程中:一是重点围绕"三色标签"动态管理机制、巡访服务标准化流程及日常关爱工作规范等核心内容开展指导;二是梳理目前街道关爱巡访中存在的难点与堵点,特别强调了夏季高温,一定要着重检查服务对象防暑降温以及居家安全情况。
督导小组采用"线上电话问询+线下走访"形式,系列地了解了街道、社区关爱巡访工作成效以及服务满意度。线下走访中,督导组重点探访了87岁术后卧床的张奶奶和78岁独居老人吴奶奶,在张奶奶家中,督导组了解到老人因摔伤生活不能自理,目前由儿子照料。通过亲切交流,详细询问康复情况、照护需求和居家安全,并对社区定期电话慰问、上门帮扶等服务进行调研。目前老人儿子正在积极申请长护险,进一步解决老人的照拂问题。独居老人吴奶奶虽手部受伤,但生活能自理且精神饱满,子女经常探望,老人称赞:"社区像家人一样,让我很踏实"。
金泉街道共有121人,红色标签0人,黄色标签1人,蓝色标签120人。督导小组结合街道、社区巡访人员的反馈,围绕“成都民政通”实操指导以及日常巡访注意事项。重点强调了台账与系统保持一致,信息要及时更新,巡访记录真实、有效等。梳理了街道、社区在线下巡访中遇到的困难进行现场答疑及实操解决。
督导小组走访了蜀西社区独居老人杜奶奶,了解了老人最近身体情况、经济状况、日常照拂等。老人属于街道的黄色人群,身体不好,长期依靠药物维持基本生活。老人特别动容地讲述了一段紧急救助的事件,当时老人晕倒在家,幸好街道、社区及时送医抢救才得以渡过难关,关爱巡访给足了老人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督导小组重点排查老人的居家安全,老人家适老化改造齐全(扶手、洗澡凳、厕所扶手),水电气状态正常。接着走访了另外一位独居老人伊奶奶,老人身患多种慢性病,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精神状态良好,街道持续推动关爱巡访服务从"保基本"向"优质量"升级。
五块石街道124人,红色0人、黄色3人、蓝色标签121人,督导小组秉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的工作理念,通过案例分享、流程回溯等方法对常态化关爱巡访进行了系列归纳。同时强调了日常关爱巡访注意事项,梳理了街道目前巡访中遇到的典型事件,为街道构建精准化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督导小组采取"电话抽查+实地走访"相结合的形式,对街道关爱巡访工作进行督导。在两位独居老人糖尿病患王爷爷和类风湿患者吴奶奶家中,督导人员运用"四步法"(倾听诉求、观察环境、验证服务、记录问题),全面考察街道关爱服务的实际成效。同时逐一叮嘱老人近期天气炎热,一定要注意防暑防晒以及居家用水用电用气安全。两位服务对象均对街道关爱巡访给予肯定了评价,并表示居家养老很安心。
天回镇街道136人,其中红色标签0人、黄色标签3人、蓝色标签133人,督导小组现场围绕巡访记录、信息规范、巡访方式进行了督导,强调了巡访录入一定要真实有效。
督导小组随机抽查了多位特殊困难群体进行了电话回访,了解她们对街道关爱巡访工作的满意度及相关建议,同时为特殊困难群体送去了关怀和问候。随后督导小组入户走访了1位低保残疾对象和76岁独居老人蒋爷爷。现场,督导小组成员和他们拉家常、送关切,了解并记录他们的所诉所求,并现场查看其家中水、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情况,向她们分享防暑及出行安全小常识。在实地督导中关爱援助服务站详细介绍了街道帮助辖区内特殊困难群体应对高温天气的策略,以实际行动做好关爱巡访。
茶店子街道红色标签1人、黄色标签19人、蓝色标签341人。 督导小组主要围绕《成都民政通》系统的基础操作进行指导,包括巡访录入、巡访记录、三色开关灯,详细梳理了目前街道巡访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强调夏季持续高温一定加强红色黄色巡访。
督导组通过电话随机抽查了5位空巢独居老人,重点掌握了关爱巡访工作的频率、方式和满意度,同时叮嘱服务对象夏季高温一定要注意防暑防晒。随后实地走访了黄忠社区严爷爷和王奶奶:严爷爷,68岁,计生特扶老人,目前生活能够自理,督导组重点关注了老人的心理状态,老人情绪稳定并表示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认知障碍干预班,日常生活很充实。王奶奶,84岁,独居老人,蓝色标签,身体较为康健,子女住在区外会定期探望,老人心态很好表示自己经常养些花花草草很舒心。
沙河源街道红色标签0人,黄色标签3人,蓝色标签232人。督导小组聚焦巡访工作中的“难点”“堵点”进行督导,主要包括巡访记录的规范性、成都民政通的使用情况以及巡访要点的落实情况展开了细致检查,并重点强调了巡访记录详细且完整、台账规范管理,做到数据准确、更新及时、系统录入高效。
本次督导采用“线上问询 + 线下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检验了沙河源街道关爱巡访工作的实际成效。彭奶奶(83岁,独居),子女长期在外工作,生活能够自理,网格员提供常态化的关怀,细致的服务老人很是感激。高爷爷(73岁,与老伴同住),社区定期走访以及医生月度上门监测建立健康档案,医疗与生活关怀紧密结合全方面守护老人的居家安全。
此次金牛区关爱巡访工作常态化实地督导,以"筑牢安全防线、提升服务品质"为根本遵循,为构建全域覆盖、全时响应、全程管理的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体系提供了"金牛样板"。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督导成果运用,让每一位特殊困难群众都能感受到服务的温度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