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上午10点,民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楼会议室内涌动着热烈气息。一场主题为“自治组织队伍服务积分兑换闲置空间机制”的协商沙龙在此举行。黄田坝街道民安社区主办、成都语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这场活动,为社区自治组织发展注入了崭新活力。
活动在社区主管老师真诚的欢迎辞中拉开帷幕。老师热情肯定了各自治组织队伍的付出,并点明闲置空间兑换机制的双重价值——盘活沉睡的社区资源,激发自治组织持续服务的内生动力。这番话,点燃了在场每个人的期待。
随后,工作人员清晰勾勒出“空间银行”的运转蓝图:社区精心梳理闲置空间资源,自治组织则通过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积累积分。当组织需要活动场地或物资存储空间时,即可凭积分兑换使用权。这套机制的精髓,在于让社区资源与自治组织需求实现精准“握手”。
方案讲解后,现场立刻进入“头脑风暴”时间。各组织成员围坐探讨,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对机制细节、操作流程、可能遇到的难点进行务实交流。气氛活跃,智慧在碰撞中闪光。
代表发言环节更显深度。各组织代表首先介绍自身特色与活动内容,随后对兑换机制提出宝贵建议:
有组织希望获得更灵活的空间面积与位置选择;
有代表建议积分规则需更细化,确保公平与可执行;
更有前瞻性的声音提出,能否将空间兑换与其他社区资源联动,拓展组织发展维度。
这些带着温度的诉求,被工作人员一一记录,成为机制优化的重要基石。
活动高潮落在组织承诺书签署环节。各自治组织代表郑重签下名字,这不仅是参与机制的承诺,更是对社区共治责任的一份坚定担当。薄薄纸页,承载着推动社区前行的厚厚期望。
本次沙龙,远不止是一次方案讨论。它为民安社区与自治组织架起深度沟通的桥梁,为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打开了实践窗口。当服务的积分能“存”出宝贵的活动空间,当闲置资源因组织的活力而被重新定义,一个资源高效流动、组织蓬勃生长、居民生活多彩的社区新图景,正在民安清晰铺展。社区与自治组织的这场双向奔赴,终将让家园的明天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