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一)社区概况
蓓蕾社区位于蓓蕾中巷5号,占地面积0.71平方公里,常住居民2.4万余人,2020年7月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近年来,实践站结合玉林西路老成都“市井生活圈”特点,营造全新的业态和新的在地文化,让老社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以“党建引领、老社青治”为治理内核,聚力解决老旧社区“空心化”“老龄化”等难题,打造“人文浓郁、活力时尚、老城新韵、宜业宜居”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社区。
(二)服务群体的需求及面临的问题
成都高新区芳草街街道蓓蕾社区的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23%,其中80岁以上老人975人,空巢独居老人330人,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过去,吃饭、睡觉、散步、看电视是多数老人每天的日常,晚年生活单调又枯燥。
(三)应对措施
为了给辖区老年人提供有品质的晚年生活,社区开始探索‘文化养老’新模式,多元化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托起幸福‘夕阳红’,目前社区已设立起书法室、乒乓球室、音乐室、阅读室等社区文化空间,同时还配备了象棋、乒乓球设备、各类图书及笔墨纸砚等设施设备供社区居民使用。通过定期邀请专业老师为老年人教授书法、篆刻、摄影、插花、剪纸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课程,让老年人尽享精神文化生活乐趣。
二、主要做法
(一)银发匠心,发掘社区“艺术家”
社区在长年的文化文艺公共服务中,发掘了一大批老年人为主的传统手艺爱好者,他们是社区文化空间的常客,都希望在退休之后可以发挥余热,为社区文化建设作贡献。2021年,这些社区老“艺术家”们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发组织了篆刻、书法、绘画等公益班,吸引了社区周边上百位老年学生沉浸式学习传统文化技艺。2023年社区加大非遗保护人才培育力度,在各个兴趣班中遴选出20名可以担任培训师的学员,成立“蓓蕾守艺人”,团队在社区指导下选举5人成立理事会,以老党员活动室为主要阵地进行创作,制定公益+市场的运作方式,逐步实现团队自我造血。
(二)非遗传承,开启“文化养老”
社区经常组织老“守艺人”们到各地开展调研采风和参加沙龙交流,找寻创作的灵感。同时,社区通过一系列举措建立非遗技艺传承平台,给老“守艺人”们开辟了老年活动空间,长期在翠园广场、散花书院、无边界美术馆举办书画、篆刻、剪纸等作品展览,甚至遴选优秀作品推送到街道、市上参展,让老“守艺人”们的学习成果被更多人看见。蓓蕾守艺人除了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文艺公共服务活动,还负责高新玉林大市集文创产品摊,将成员创作的各类非遗文创产品现场展销,参与玉林中学非遗社团教学,承接火烧堰凉亭的牌匾、芳华街店铺的店招篆刻、火锅店的书法墙绘等业务。
(三)青老共融,激活治理新动能
蓓蕾社区一直以来都坚持走好党建引领下的社居融合发展之路,有效发挥居民能动性,与社区紧密相连,持续推动蓓蕾社区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蓓蕾社区作为居民学习平台,通过举办居民文创作品展等形式,活跃社区文化氛围,促进文化繁荣和发展,为建设居民们幸福生活和美好家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蓓蕾守艺人在退休生活中、传统技艺的学习钻研过程中,在不同程度地与社区互动合作,将自己擅长的传统技艺及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融入社区的新发展,赋予老社区新的文化内涵、时尚元素,互动合作中也受到社区的滋养与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