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系列活动特别邀请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成都市家庭教育指导师、成都市专职心理教师汤梦为家长及孩子开展家庭教育亲子沟通讲座及一对一心理咨询及疏导。
**场活动开始,汤老师先让家长及儿童分别完成了一副画--当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及孩子的反应及行为。根据多个家庭的讲述情况表述总结为以下内容:孩子在某时刻很有主观意向去做某件事,但在父母眼里是不正确的或存在危险的,因此立刻终止了孩子的行为,并不倾听孩子出现此类想法或行为的原因,直接教育孩子此类做法是错误的,应该怎样去做。孩子一听生气了:“爸爸妈妈不尊重我的想法呢?不听我做这件事的原因呢?......”男孩子一般会直接与父母发生冲突反抗或是把自己关到房间里生闷气,甚至出现暴力行为:用拳头砸墙、乱扔书籍等发泄情绪;女孩子一般为不说话默默听着父母的教育,但并不认同或是直接“离家出走”到小区里自己安静一会儿等。在孩子这些“任性、不懂事、叛逆”等行为出现时,父母的怒火通常就被激发了,想着:“我是为了你好,怕你走弯路、怕你出事......,想让你平安健康、长大有出息,你还不听话......”会出现对孩子“动手”等行为,虽然家长意识到了这样是不正确的,但是在孩子屡教不改或故意作对的情况下只能动用“武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
那么在长时间此类的相处模式下,家长与孩子之间还有爱吗?还可以融洽相处吗?
当然,爱肯定是有的,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不用言明,孩子在冷静后也能知道父母是因为爱护自己才会情绪激动,但毕竟孩子的年龄、经历等硬性条件在那里,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委屈与难过。但要说到融洽相处就不一定了,父母在冷静后也会有自责和内疚等情绪,但又不想舍弃“面子”向孩子道歉。长此以往,孩子会“害怕、恐惧”父母,慢慢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成熟懂事的孩子,也慢慢不愿敞开心扉多与父母聊天交流。
汤老师在了解每个家庭的大致情况后,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教会父母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步:了解孩子需求,不分心、不打断、不评价先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第二步:表达看法及感受,真诚表达出自身看到的事物同时要尊重孩子的感受;第三步:解决问题,同孩子一起商讨解决方法,寻找平衡点。现场通过互动体验的参与方式,让家长们充分理解“观察、感受、需求、请求”沟通四要素的重要性。现场课堂气氛活跃,大家认真思考,并通过练习,活学活用地逐步掌握亲子沟通技巧。
第二场活动主要从认识亲子沟通的误区及低效沟通、无效沟通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危害;如何掌握亲子沟通的要点;探讨沟通技巧运用等方面进行讲解。汤老师与家长围坐在一起,围绕家长提出的具体问题展开探讨,并对个别有意向的家庭进行了一对一咨询建议。活动最后孩子们为父母献上花束,纷纷相拥。说不出口的爱就用行动来表达吧!
活动结束后家长们纷纷表示感受颇深、收获满满,有的家长意识到了在孩子教育上确实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与老师交流并表示回家后会以朋友的方式与孩子好好沟通,找到适合的相处方式。